近日,演员那尔那茜因高考录取及履约问题陷入舆论漩涡,其通过 “定向委培” 政策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却未履行返乡工作承诺的行为,引发公众对教育公平与政策执行的深刻反思。
那尔那茜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担任过上戏助教,但 6 月 12 日,上戏人事部门明确否认曾聘用她为助教,仅确认其 “定向委培生” 身份。这一声明与其个人履历形成直接矛盾,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其诚信的质疑。
定向委培政策旨在为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定向培养人才,学生需签订协议,承诺毕业后返回生源地服务。那尔那茜通过该政策考入上戏,却未履行承诺,这一行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。有网友质疑,她是否符合定向委培的选拔标准?按规定,违约者需退还培养费用并支付违约金,同时记录诚信档案,但目前无公开信息显示其承担相应后果。
此外,那尔那茜的经纪公司与制作方的关联背景也引发猜测。有网友认为,这些问题交织,使事件超越个人诚信范畴,成为审视教育公平与特权现象的切口。
公众对此事的强烈反应,本质是对教育公平底线的捍卫。定向委培作为倾斜性政策,若被滥用为 “升学捷径”,不仅损害其他考生权益,更消解政策公信力。要修复信任,亟需彻查录取流程、严格追责违约行为,并完善制度设计,堵住户籍操作、履约监管等漏洞。唯有如此,才能确保教育政策真正惠及目标群体,维护社会公平。
目前,内蒙古教育厅已成立调查组,对此事展开调查。事件的后续发展,本报将持续关注。